《多汁報‧汁評道》 吳士宏/撰   

《甄嬛傳》熱播:論人文科技島上的自卑短視

科技界缺文創 文創業缺人才 台灣文化部年砸千萬獎助編劇成效差?

 

宏碁創辦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日前公開懺悔,1989年的「科技島」訴求害了台灣產業;他在1996年又提出「人文科技島」挽救台灣競爭優勢,但成效不彰。他發言的場合是國科會主辦的科技會議、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評為「產業界已經沒興趣了的官學界大拜拜」;雖宏碁、宏達電等這兩年來遭蘋果與三星等夾擊深陷台灣品牌危機,施振榮仍苦心佈道,台灣要有創新與自主能力,以華人王道精神,帶領科技界服務華人提供更優質生活。前副總統蕭萬長也呼應台灣應從學校教育做起,可學iPhone的創新精神、因「沒有人文的科技不會成功」。

  台灣科技與經貿大老不斷自省,台灣當局與附屬NGO有何具體可行施政與效能,讓台灣蛻變成「文創島」?還是,產業的事只能自力救濟(除力爭租稅優惠之外)?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在《中國時報》評論(2012.12.21)強調文創與藝術體驗長期落實、扎根教育的重要性;同日的該報〈社論〉也建議政府,應以文創與雲端服務,協助在中國的台商走出貼牌代工與勞力密集的營運困境。這再再顯示科技與文創業者的生存壓力;也表示相關部會的文創政策是否有效符合市場需求、產生可觀產值,納稅人與媒體都應密切監督!

  所謂文創,不論人文創新或文化創意,最需問的是常自認是華文世界融合中華與西洋文化最多的台灣,有足夠藝文創作與數位匯流內容服務人才嗎?台灣有何文創產業競爭力足以打造文創島,不是光呼口號?下文舉例對近來台灣影視文創業的《甄嬛傳》熱播,反省文創業的認知偏誤與文創人的創作自卑。

  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製作的《甄嬛》掀起清宮劇熱潮,該劇已由星馬港加等電視台購入版權播放;《甄嬛》的網路遊戲也趁勢問市,相關文創產值一年內暴增,堪稱文創典範。《甄嬛傳》(小說原著:流瀲紫)與同樣由網路小說改編的湖南衛視清宮穿越劇《步步驚心》(小說原著:桐華),近一年來引發台灣電視台爭相重播古裝劇,但非搶拍宮廷劇。電視台多以商業本能因應,重播香港《大太監》、中國《步步驚心》及瓊瑤的《還珠格格》等。台灣偶像劇經典《流星花園》知名編劇毛訓容,受《聯合報》訪問時更直言可寫不一樣的愛情故事,但「我投胎到下輩子也寫不出來(甄嬛傳)」,引發台灣影劇創作自信及素質危機,值得正視。台灣新聞媒體、電視台與觀眾是否太健忘、太自卑或太現實?台灣自製的《包青天》、《梅花三弄》、《婉君》,兩岸合拍的《戲說乾隆》等在多年前從台灣紅遍到中國;其中《戲說乾隆》在台灣中視首播收視率最高達41%。

中國《甄嬛傳》高收視率=台灣「文創業」高失業率?

  由文化部(前身為新聞局)經費創立的公廣集團的華視,2012年12月10日起重播《甄嬛傳》,一年內已三次播出引發輿論爭議,也是標榜「讓台灣多元文化價值可以突顯,同時讓媒體之公共服務功能更加強化」的公廣集團,及「為健全公共電視之發展,建立為公眾服務之大眾傳播制度,彌補商業電視之不足」的《公共電視法》(1997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大諷刺!平心而論,台灣影視產業近十年來社會寫實劇與偶像劇為大宗,本土自製比例相對少;近三十年來從美國影集到港劇、從日劇到韓劇到中劇大量進口,台灣電視觀眾口味與台灣的服飾美妝進口商或到美日中的留學生一樣都很國際化、殖民化、市場化。政府未能、也難以干預的結果就是業者為了生存與降低成本直接進口影視片;雖無可厚生,卻苦了影視文創與演藝界老中青失業、轉行或出走中國,實屬必然。

  多家華文媒體報導,影視大腕瓊瑤卻認為台灣的編劇好手很多,也有很多人到中國發展。但台灣影劇問題出在投資金額較少,因此蓋不出豪華宮廷,拍不出大氣勢,兩岸合拍也早已大勢所趨。正改編吳念真原著《原來可以這樣愛》的資深影視編劇梁良,受筆者訪問時也指出,《甄嬛》熱是因為台灣電視劇製作經費多數太低,比起香港與中國,缺少《甄嬛》那類型戲劇可看,也造成十幾年來台灣編劇對偶像劇或文藝戲較有專長、也較能鎖定不同的影視類型片市場。

  筆者認為台灣電視台重播境外熱門戲劇,是因應市場與觀眾需求,不需無限上綱地以文化或國家認同角度批判;要導正的是對影視產業的認知偏誤,且要檢討相關部會培養編劇人才的做法是否有效。如已舉辦三年的文化部影視局「電視劇本創作獎」,每年光獎金就將近600萬台幣,加上其他費用三年至少花上3千萬台幣,卻只有一部劇本《沒有名字的甜點店》拍成電視劇,培育人才與產值的報酬率都不佳。

  台劇創作者不應妄自菲薄、一窩蜂編寫宮廷劇;需要量力而為,發掘有自信與市場潛力的題材,審慎企畫故事賣點與拍攝要點,才能編創主流價值。不論瓊瑤的劇本、武俠或其他類型小說可供改編,原創更具質量的故事文本,不論以網路或紙本出版,實是當務之急!二十年前的李安與十年前的魏德聖,在成名前有個共通點許多人忽略了:專注故事與劇本創作;苦行僧般忍著數年的寂寞、自尊、生計與創作上煎熬,任憑市場趨勢不斷變遷也不隨波逐流。台灣影視創作者為何不能更有自信:把穿越劇視為耍老梗,將宮廷戲當成趕流行?多數台灣人為何不願明講:科技業若只將文創當作口號或時尚,台灣人文科技島終究是個虛構夢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創傳媒‧多汁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