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09_003拷貝  

 

電影《大尾鱸鰻》的票房數字似乎與負面批評成正比/圖片擷取自網路

 

 

文/林文淇(中央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英文系教授、知名電影研究學者、影評人)


《大尾鱸鰻》的本土劇本質在春節檔本來就有一定的觀眾基礎,加上豬哥亮的明星效應與
重口味的語言趣味加持,讓票房扶搖直上。認為本片電影水準不高,竟然如此受到台灣觀眾支持的影評人與電影愛好者紛紛群起批判,電影一如所有新聞事件,有爭議反而激起更多人好奇,人氣更旺。目前票房已經四億。 

邱瓈寬對於自己這麼受到台灣觀眾,尤其是中南部鄉親所歡迎的影片,卻頻遭惡評,忍不住撰文喊冤,要問問「《大尾鱸鰻》做錯了什麼?」她認為不應該在「藝術」與「商業」的區分上打轉,批評她的電影太低俗,反而「希望大家多思考為什麼平常不會去看電影的人口如阿公阿嬤們會有進戲院的衝動?」 

回答邱導演的問題「《大尾鱸鰻》做錯了什麼?」答案當然是「《大尾鱸鰻》沒有做錯了什麼?」有人希望台灣電影的藝術水平更高,設定的市場更國際化,這些都是台灣電影產業整體而言需要思考與努力的,但是這不必是也不該是單一電影工作者要一肩扛起的責任。邱導演與朱延平等電影人推出了一部電影,迎合了中南部觀眾,尤其是阿公阿嬤等不常到戲院的觀眾口味,賣得很好,不論是電影本身的魅力或是行銷手段高明,甚至是神明保佑,都無需對誰負責。甚至政府提供的輔導金補助,連不賣座受補助人都沒有責任,更何況這部影片大賣。 

《大尾鱸鰻》的投資人與工作者並沒有做錯了什麼。只是從台灣電影產業與文化觀點來看,《大尾鱸鰻》的超級成功,除了電影的出資者本身得到利益外,對於促進台灣電影產業與提昇文化的貢獻度並不高。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大尾鱸鰻》很像是台灣過去曾經風迷一時的餐廳秀,正好豬哥亮就是秀場的明星翹楚。對於餐廳秀的黃腔與低俗趣味,國內觀眾,尤其中南部觀眾曾經都很愛看。但是餐廳秀來去的一陣狂潮,對於國內娛樂產業並沒有能夠累積多少更上層樓的資源,反而對於國內文化卻有很大的衝擊。 

《大尾鱸鰻》這次的成功無疑將會引發一陣跟風。有錢賺誰不想去跟著撈一票?關心台灣電影產業與文化的有心之士,無權也不應阻止別人在合法的規範內去拍低俗電影發財。應該做的反而是積極去思考,如何能讓理想中的「好電影」也可以在國內賣個三、四億,國外也賣個三、四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尾鱸鰻 豬哥亮
    全站熱搜

    文創傳媒‧多汁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