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文創傳媒《多汁報》,更多文創/藝術/影劇/動漫/出版/數位匯流/時尚設計/健康美學報導與評介詳閱《多汁報》

元朝名家倪瓚的書畫少見設色,此為其一之珍品《雨後空林圖》:紙本設色,長x寬63.5x37.6cm.(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翻攝網路)

 書讀後 Book Review 

[圖] 元朝名家倪瓚的書畫少見設色,此為其一之珍品《雨後空林圖》:紙本設色,長x寬63.5x37.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翻攝網路)

王季遷《畫語錄》見解獨到:

越是大師 其畫天成 越易欣賞

賞《富春山居圖》故輕鬆開闊

 文/風信子 (專職作家

《畫語錄》是由中國古書畫鑑定名人徐小虎教授,訪談旅美知名書畫家收藏暨鑑賞家王季遷先生,對中國歷代古書畫作品的筆墨,進行極為深入的分析與探討。書中不僅有夏珪黃公望、沈周、唐寅、石濤、八大山人及倪瓚等名家的精彩創作,還一一比對各家不同的用筆技巧筆墨特質及構圖佈局等,對學習書法及國畫多年的我來說,是本極為珍貴又獨具見解的大作。

無筆跡不見技巧藝術高境界

 王季遷大師說:筆墨不應該看起來像故意作出或刻意的安排,它應像是天生的,從自然中蹦出來的……換句話說,在藝術中想達到無筆跡的境界,就是看不出技巧。

又說:筆墨的變化是其內在生命,像黃庭堅書法的力量如橡膠般可伸展,是軟硬兼而有之,如』字的收筆,是非常含蓄又有保留的,並非把所有力氣在終點前就都用盡。

 對後代繪畫影響驚人的黃公望,隨意地混合使用染鉤,就創造了生動的風格。他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圖》,就讓人看起來很輕鬆、很開闊、也很開放,這種筆墨是最易欣賞的、也最易親近的

《畫語錄:王季遷教你看懂中國書畫》書影 (翻攝博客來網站)

[上圖]《畫語錄:王季遷教你看懂中國書畫》書影 (翻攝博客來網站)

 

[下圖]《畫語錄》書中,王季遷也論及近年來在華人社會極為知名的黃望公畫作《富春山居圖》(翻攝博客來網站)

《畫語錄》書中,王季遷也論及近年來在華人社會極為知名的黃望公畫作《富春山居圖》(翻攝博客來網站)  

 《畫語錄》裡面提及的各種書畫理念,幾與之前教我的老師不謀而合。

學畫要拙而巧巧而精再精而拙

我的國畫老師劉燕飛先生(昆山市侯北人美術館副館長)曾屢次告訴我,學畫要從拙而巧巧而精,再從精到拙,而且要拙得自然拙得不留痕跡。

一如《畫語錄》書中,王季遷所提及,倪瓚的偉大特質是看起來簡單而自然,在《幽澗寒松》這部作品裡,石頭上的筆畫總是圓的,甚至有尖角轉折也是藏著筆尖來畫,那就是他的天賦,是別人無論怎麼學都達不到的境界。

 

王季遷最珍愛的書畫大師倪瓚,其中的一幅晚年作品,採上下構圖方式描繪河水兩岸的山林,是倪瓚晚年創作之一大特色:《虞山林壑圖》立軸,紙本墨筆,長x寬94.6x34.9 cm.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 翻攝網路)

 

[圖] 王季遷最珍愛的書畫大師倪瓚,其中的一幅晚年作品,採上下構圖方式描繪河水兩岸的山林,是倪瓚晚年創作之一大特色:《虞山林壑圖》立軸,紙本墨筆,長x寬94.6x34.9 cm.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 翻攝網路) 

 

 多汁報報 JUICY POST ◎藝術投資組&出版組/輯

 

●《畫語錄:王季遷教你看懂中國書畫,典藏藝術家庭出版,2013年8月,定價:新台幣380元。

對談人:王季遷 (C. C. Wang,1907~2003),20世紀重要書畫收藏家、鑑賞家與書畫家之一,最愛元朝名家倪瓚。王季遷生於蘇州,1948年移居紐約,並逝世於曼哈頓。他出身書畫收藏世家,先祖為中國明朝宰相王鏊,在家族中耳濡目染,並先後師從顧麟士、吳湖帆兩位知名收藏家後,在1935年就獲選為北京故宮的審查委員,審查將赴倫敦展覽的典藏畫作。並曾和德國藝術史學者孔達合編《明清畫家印鑑》,展現高度企圖心,欲透過畫家印鑑建立一套鑑定書畫的科學方法。

●據《紐約時報》報導,王季遷身後留下的書畫珍品被認為超過240幅,其收藏富可敵國,甚至引發他的兒女之間,掀起爭奪遺產的訴訟。

●撰文者:徐小虎,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士,知名華德混血的書畫研究學者。1980年來台,研究台北故宮的藏畫,並先後任教於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台南藝大,曾出版《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鑑》等多種中外文著作。

●王季遷教人「如何看古畫、了解筆墨」的觀念,不論對創作者、讀者、欣賞者或收藏者,仍有很大啟發。書中以水墨畫家李安成為例指出,李安成從《故宮名畫三百種》、《畫語錄》領悟筆墨精髓,他作品中如果出現草叢,「他不是在畫草,而是那就是草,你可以聽到草的聲音。」

●特別一提的是,徐小虎訪談王季遷過程中,還常常提筆示範包括范寬、郭熙等名家筆法,其照片也收錄於本書中,頗為珍貴。王季遷的觀念告訴讀者與書畫愛好者,如果要了解國畫,就應該「自己提筆來畫,才能體會筆墨的滋味與好壞」。

●據資料指出,王與徐兩人認識於1965年,徐尚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就讀碩士班,不久即成為忘年之交。本書的訪談時間約為1971後十年間,主要內容曾於1984與1985年在《故宮文物月刊》發表過,今(2013)年7月又重新編纂成《畫語錄》出版問市。

arrow
arrow

    文創傳媒‧多汁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