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汁報專刊《漫潮報》‧電影文創】專欄:文創名家

《海角七號》電影中放范逸臣與田中千繪的一場床戲(擷自網路)  

導演魏德聖談「一劇之本」:用「劇本」說出動人故事

從《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到《KANO》 每部都叫好又叫座的關鍵

 [圖]《海角七號》電影中放范逸臣與田中千繪的一場床戲(擷自網路)

【多汁報‧記者方水享/專訪特稿】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及《KANO》,魏德聖成為台灣「熱血導演」的代名詞。其作品動人心魄,主角不畏艱險的奮鬥歷程,總能激起觀眾心底蟄伏的熱情,並且,直接反映在票房賣座上。魏導以《KANO》一片為例,分享《KANO》故事創作過程,及他對好劇本的要求與執著。

《海角七號》電影中,由梁文音(白衣者)主演的一場戲(擷自網路)  

[圖] 《海角七號》電影中,由梁文音(白衣者)主演的一場戲(擷自網路)

《KANO》電影劇照(擷自網路)  

 [圖] 《KANO》電影劇照(擷自網路)

  魏德聖導演蒐集《賽德克.巴萊》電影資料時無意間閱讀到關於「嘉農棒球隊」的文章。霧社事件發生於1930年,而嘉農棒球隊發跡於1931年,前者為原住民仇日而爆發的流血衝突,後者為原住民、日本人、漢人組成「三族共和」的球隊。魏導很好奇,日本殖民下台灣是否只存在族群仇恨?抑或有族群合作?另外,一直以為「紅葉少棒」是台灣棒球的發源,沒想到「嘉農棒球隊」(嘉農日文的發音是KANO)才是台灣第一支打進甲子園的棒球隊。

  《KANO》劇本以「編導合作模式」完成,魏導籌拍《海角七號》期間,魏導及編劇陳嘉蔚已著手《KANO》創作,並獲得2009年文化部「優良電影劇本」獎。魏導表示撰寫《KANO》前,閱讀大量相關書籍並實地採訪,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例如採訪嘉農棒球隊的蘇正生,由於其年事已高患有重聽,常常「聽錯」魏導演詢問的問題,誤打誤撞地吐露出許多出乎意料的資訊。魏導演建議有志從事編劇者,不要太快動筆,而應先做好事前田調,對故事背景全面了解。甚至可先用小說形式將故事細節呈現,再修改成劇本對白並分場。

  魏導認為歷史電影為了戲劇效果,未必要完全遷就史實。《KANO》將嘉南大圳竣工時間訂為嘉農棒球隊打入甲子園的1931年(實際竣工應為1930年),主要是為了符合劇情發展,讓1931年成為豐收的一年。

  《KANO》講述「成長」的故事,球隊隊員青澀到茁壯,台灣農業拓墾到成熟,這些成長歷程隨電影發展呈現,而球隊在甲子園受到肯定及大圳運行時臻於圓滿境界。劇中精心規劃,讓台灣農業發展恰恰和球隊的實力平行呼應,球隊處於實力薄弱狀態,稻田呈現枯黃景象,球隊遇到資金缺乏困難,農田則被颱風侵襲毀損,而當球隊在甲子園獲得成功後,等待他們的便是金色豐碩的稻浪。

魏德聖(方水享攝影)  

[圖] 魏德聖 (《多汁報》記者方水享/攝影)

編劇不要因資金考量 對主題妥協

要堅持夢想 做球給自己成為編導

  「虛弄干戈原是戲,又加妝點便成文」,劇本乃戲劇之本,如何寫得有聲有色張力十足,魏導認為劇情結構、角色姓名(彰顯角色性格,自嘲魏德聖三字往往給人廟公、白眉道人的長者形象)及情節安排都是編劇應審慎思考的元素。

  訪談最後,魏導鼓勵編劇不要因資金等考量,在撰寫劇本階段就對主題妥協。他鼓勵有志電影的人及目前的從業者,都要胸懷萬里,堅持夢想,甚至自己做球給自己成為能寫善編的導演;只要專注目標,就能夠和他一樣展現出對電影的熱血、熱情及毅力。

《KANO》電影海報。該片已經上映三個多月,全台灣票房預計約三億元 (擷自網路)  

[圖] 《KANO》電影海報。該片已經上映三個多月,全台灣票房預計約三億元 (擷自網路)

 

Juicytimes《多汁報》文創傳媒x優質生活x品味產業

 

好時光文創傳媒 HowArtsCo & Media 

 

 

arrow
arrow

    文創傳媒‧多汁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