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的御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成交價1.1億港元  

清雍正的御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成交價1.1億港元

爐 華人家庭宗教祭儀必備供具 現已成文人把玩的藝品器物

一對清雍正禦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 香港佳士得1.1億港元拍出

【藝術投資組∕專題報導】香爐,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門法物,也是華人家庭中必

備的供具。中華民族文化開發得很早,燻香始於西元前三至五世紀的東周戰國時

期,古人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穢;讀書彈琴,喜歡先焚一爐香,可以淨念

而使精神集中。

焚香被賦予很多超出實用範疇的儀式意義,並早就被人們神聖化。在幾個世紀的

輾轉中,香爐也由遙不可及變成了文人把玩器物,其鑑賞與收藏價值備受藏家喜

愛追捧,價格穩步攀升,但各種材質間價差頗大。

2005年10月香港蘇富比清乾隆禦制鎏金銅嵌寶石香爐成交價463萬餘元人民

幣。2007年5香港佳士得以3358.08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拍出清乾隆粉彩松綠地

鏤空山水四方螭耳香熏(一對)。同月,清雍正年間的綠地粉彩描金鏤空花卉紋香

爐也以2643.2萬元人民幣的高價在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成交。2010年12月

香港佳士得拍出了一對清雍正的禦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成交價是1.1億港元,

是目前為止拍賣場上的香爐最高價。

清乾隆 掐絲琺瑯五供香爐  


清乾隆 掐絲琺瑯五供香爐

2013年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多塞特郡一名男子將一個舊香爐當雜物存放

在家中衣櫥20多年,不久前搬家時才打算處理掉,但古董專家鑑定,儘管這個香

爐是製造於18世紀的中國清代乾隆時期的古董,但由於它關鍵部位破損,估價最

多也就2000英鎊。讓人跌破眼鏡的是,這件不起眼的破相香爐最終竟以154250英

鎊成交。

燻香始戰國、西漢上層社會流行

早在西漢年間在上層社會階層就流行燻香,當時還用來清潔衣服。可執的香爐

實物在考古中已有發現,是在爐側裝一個可執的把柄。帶有提梁的香爐可攜帶行

走,稱為行爐。還有專燻床被的香爐。最普遍的仍是為改善室內空氣的盒形、豆

形、奩形香爐,特別是下有托盤的博山爐最為華貴。

博山爐出現在西漢時期與其說是審美的變化不如說是實用要求。西漢之前,人

們使用茅香,即將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爐中直接點燃,雖然香氣馥鬱,但

煙火氣很大。兩漢時期,博山爐已盛行於宮廷和貴族的生活之中。1968年在河

北漢代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錯金博山爐就是見證,其造型和工藝已達高峰。

除了博山香爐之外,魏晉南北朝時期還出現了青瓷或白瓷的敞口五足和三足

瓷器香爐。瓷香爐的應用,加速了燻香普及化。瓷香爐雖然很難模仿金屬博山爐

的華麗縴細的造型,但它產量大,造價低,特別適應宋元以後佛教世俗化的發展,

解決了庶民家庭也要燒香禮拜的需求。

清 銅琺瑯香爐(五供)  

清 銅琺瑯香爐(五供)

原來一直是在爐中直接焚燒香料本體,燻香普及化後,則從本體香料改制為合

成香料,先將香料研磨成細末,再摻合澱粉和其他有關藥物,以煉蜜摶成彈丸或

餅子,或用模子脫成花樣。還有作成線型香者,多在寺院或祠堂內使用。線型香

的使用要求爐口上方要有一定的空間,必須去掉爐蓋,爐體隨之改為敞口的鬲、

盆或鼎形,與祭祀有關的香爐則納入「五供」的香爐形態,專門焚燒線型香。

貴族或士大夫階層在居室所用的瓷香爐,也用鬲、盆或鼎形,釉以白、青為主,

不失淡雅之氣。爐內先放用茄子秸燒成的灰,灰中淺埋透燒過的香炭餅,炭餅上

放銀或玉(雲母)質隔火,宋代隔火多用銀,稱為銀葉。葉上置香料餅丸,葉下的

熱量,使香味舒緩地散發、無煙氣,焚香的技藝達到一個更高境界。

古瓷爐收藏標地年代:宋元明清

香爐從漢代皇室實用到文人把玩,再到元代瓷爐逐漸由上流社會賞玩為主轉

向用於祈神供祖為主,更加普及了,並在器形和釉色上逐步改變。元代瓷爐基本

上是保留了宋代瓷爐風格,但數量和品種上有所增長,以中小型香爐為主,器形

以三足圓爐和鬲式爐較多;明代則出現如象耳爐、戟耳爐、筒爐等新的造型,並

由單色釉變為以青花為主流裝飾,青花瓷成為主要工藝;清代,則以缽式爐為主。

雖香爐的歷史久遠,但古瓷爐收藏標的年代都集中在宋、元、明、清四朝,但

宋元明清瓷爐各有不同。宋代前,香爐作為中國古代傳統的實用器主要是用青銅

和陶製成。宋以後,以瓷為材質的瓷香爐逐漸取代了陶制和銅香爐,成為香爐的

主流。明代大多數香爐以青花瓷為主,明嘉靖青花香爐,也出現了色彩斑斕的五

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藝術家,對色彩十分敏感,五彩、鬥彩

瓷得到空前發展。(圖擷自網路)

九谷燒香爐  

九谷燒香爐

 

arrow
arrow

    文創傳媒‧多汁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