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爺爺」張樂平 表徵廣大民眾的苦難現實

《三毛流浪記》與美國好萊塢合作 改編成電影

漫畫家張樂平  

漫畫家張樂平

張樂平作品6  

張樂平作品

 

【多汁報●動漫文創組/專題報導】根據外電報導,漫畫人物「三毛」要進軍好

萊塢了!五月下旬在中國成都,由「三毛之父」漫畫家張樂平之子張慰軍參加張

樂平「三毛」國際影視作品合作簽約儀式,《三毛流浪記》將改編成電影,計畫兩

年內在全球上映。《三毛流浪記》是張樂平對人類弱小者的憐憫與同情,也是對一

個不公義社會的血淚控訴和強烈抗議。正因為它濃縮了一個時代的中國流浪兒

和廣大民眾的苦難現實,對民眾產生廣泛強烈的共鳴。

張樂平,原名張昇(1910~1992)生於中國浙江省海鹽縣海塘鄉,被譽為「三毛

之父」、「三毛爺爺」,生前為美協上海分會副主席、《漫畫世界》主編。父親是位

鄉村教師,母親擅長刺繡、剪紙,是張樂平最早的美術啟蒙者。張樂平畢生從事

漫畫創作達60個春秋。他所創造的三毛形象,成了舊中國苦難兒童的典型和新中

國幸福兒童的象徵。

張樂平作品10  

張樂平作品

1923年,在小學老師指導下,張樂平創作了生平第一張漫畫《一豕負五千元》,

諷刺當時的軍閥曹錕賄選,在當地名噪一時。因家境貧因,小學沒完成,張便於

次年便離家到上海做學徒。1927年秋,他所住地方被北伐軍攻佔,在家鄉反對軍

閥迎接北伐軍宣傳隊而作畫。

1928年在親戚資助下進入學校,張樂平接受過一段正規美術教育。1929年開

始,張樂平向上海各報紙投稿。30年代初期,他經常在《時代漫畫》等刊物發表

漫畫,逐漸成為上海漫畫界較有影響的一員

小學沒畢業 漫畫生涯60年

1930年代以抗日漫畫露頭角

1932年起,當時中國用漫畫來作為抗日宣傳刊物。他的漫畫職業從1934年開

始,並成為抗日漫畫宣傳隊的一員。1935年他創造了三毛,最初主要目標是要過

孩子們的眼傳遞戰爭為中國帶來的禍害,尤其是孤兒。他想表達他對年輕災民的

關心,特別是對街頭孤兒。三毛就成了這些孩子的象徵。

張樂平作品7  

1937年抗戰爆發,張樂平加入「抗戰漫畫宣傳隊」,任副領隊,帶隊輾轉各地,

沿途就以繪畫形式向民眾宣傳抗日。1940年,張樂平在上饒戰區擔任漫畫宣傳隊

隊長,並出任《前線日報》副刊「星期漫畫」主編。次年,又在金華參加進步畫

刊《刀與筆》籌備與編輯工作。張在東南地區堅持漫畫宣傳工作直到抗戰勝利。

1945年,張樂平從廣東返回上海,開始新的漫畫創作生涯。次年《三毛從軍記》

在上海《申報》發表,引起轟動。接著另一部傳世之作《三毛流浪記》在《大公

報》連載,激起社會強烈反響。這一時期,張樂平的漫畫大膽反映深刻的社會矛

盾。1949年4月,在宋慶齡支持下,張樂平舉辦了三毛原作畫展,並義賣三毛原

作及各種水彩、素描、寫生畫,籌款創辦「三毛樂園」收容流浪兒童。

張樂平作品5  

張樂平作品

1949年上海解放以後,張樂平從同情三毛轉而愛上了三毛。新中國的兒童,已

不是那個頭大腳細、面黃肌瘦的三毛,而是未來的主人,時代的花朵。張樂平見

天下太平,他獻身兒童事業,用畫筆謳歌兒童的幸福生活,引導兒童向上。他還

是利用三毛這個形象,不過這時張樂平筆下的三毛,已是臉上胖乎乎,四肢實鼓

鼓,連三根頭髮也好像高興得能夠跳動。從那以後,他創作了《三毛迎解放》、《二

娃子》、《父子春秋》等系列漫畫,並且定期為《小朋友》、《兒童時代》等雜誌畫

組合漫畫,以後合訂成書,成為《我們的故事》,並榮獲萊比錫封面銅獎。這時張

樂平的身影經常陪伴著少年宮和幼稚園的小朋友,他的書信經常飛馳到全國各

地的中小學和少先隊,成了名副其實的「三毛爺爺」。

張樂平紀念館於1995年在故鄉海鹽縣開館,館名由文壇巨匠巴金題寫。2012年,

海鹽縣政府建造張樂平紀念館新館,館內收藏並陳列了張樂平原作精品、歷次出

版的畫集、生前的照片和遺物等,並配合放映根據張樂平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

劇、動畫片及多部介紹張樂平的電視專題片。在紀念館,孩子們不再只看到靜態

的漫畫等,還可進行互動,進行動漫和手工製作。(圖擷自網路)

arrow
arrow

    文創傳媒‧多汁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