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辛普森家庭》來台翻譯後的二次創作 處處皆梗更勝原作

《蓋酷家庭》和《辛普森家庭》,兩大美國諷刺動畫,一起登陸台灣。圖為蓋酷家庭成員,坐上了辛普森家的招牌沙發。(圖擷自網路)  

《蓋酷家庭》和《辛普森家庭》,兩大美國諷刺動畫,一起登陸台灣。圖為蓋酷家庭成員,坐上了辛普森家的招牌沙發。(圖擷自網路)

【多汁報●記者尚豫翔/特稿報導】美國兩大時事諷刺卡通《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

《蓋酷家庭Family Guy》,在2014年初夏重新登台灣的電視頻道,不只翻譯成中

文,製作團隊以徹底在地化的決心對動畫進行配音、編導上的二次創作。

翻譯在地化行之有年。不單動畫,在一些喜劇電影裡也常出現,故意將對白中的

人物、台詞替換成台灣的名人與流行語,這些妙譯的巧思有時會造成神來一筆的

效果,激起觀眾爆笑反應。

二、三十年前的動畫引進台灣時,當時有將人名改為中文名的習慣。例如野比

伸太→葉大雄,出木杉→王聰明,但劇情台詞上並無多做更動。

開二次創作時代的《南方公園》

開啟動畫與在地生活緊密做結合的,首推《南方公園South Park》。當年台灣的

製作團隊,將台詞和人設、甚至是劇情都重新編整,例如把猶太人改為客家人、

在配音上做出原作沒有的大舌頭、鄉音、原住民口語的笑果,並自創許多人物的

粗話口頭禪,加入了時事話題,像搭上當時《人間四月天》的風潮,讓人物講出

「許我一個胚胎吧!」的爆笑台詞,讓這部動畫變得更親切精采,在台大受歡迎;只

播七季,但至今仍是許多觀眾心中「台灣再加工動畫」的經典。

已有25季歷史的《辛普森》,是諷刺卡通的老字號,此次重新回到台灣,鎖定

「鄉民」(高度網路、ptt站台使用者)這塊收視群,企圖徹底在地化,翻譯台詞時,

不只使用極大量的網路術語與笑點,如強者、未看先推、地方的媽媽等時事政治

(如服貿案),用的梗比原作還要多,台灣編劇團隊肯定是有用心在編。

但這樣高度的「鄉民取向」,充滿了太多鄉民才知道的笑點,也讓台版《辛普森》

看得比較辛苦,甚至邊看還得邊去想,這是哪個梗?對以往的《辛普森》迷來說,

因為改編得太花俏,反而也有人寧願收看英文版原作。

《蓋酷家庭》則是後起之秀,電影《熊麻吉》編導塞斯麥克法蘭,是這部動畫的

製作人、及主角色配音。和《辛普森》比起來,蓋酷家庭的口味重得令人咂舌,

心理疾病、霸凌、變性、暴力、戀童,竟然都能用輕鬆的角度去編寫,呈現一種

「每個人都有病、每個人都只是在容忍生活」的荒謬節奏。

蓋酷家庭的原版配音也是另個賣點。劇中在學校和家裡都被欺凌、被認為是怪胎

醜女的姊姊葛莉(Meg),偶爾沙啞的低沉嗓音極有辨視度,她的配音員竟是電影《黑

天鵝》裡性感誘人的女配角蜜拉庫妮斯。陰鬱蒼白又帶點偏執的市長,為他配音

的是第一代蝙蝠俠亞當·韋斯特,已85歲的他,聲音慵懶而富有我行我素的魅力。

台灣何時創造自己的諷刺卡通

台版《蓋酷家庭》翻譯得較為中規中矩,在配音方面,邪惡的天才嬰兒一角,

原本配音像個無情的小大人,但台灣則修改為可愛有禮的童聲,人物性格立刻由

狡猾變成聰慧早熟,換個聲音就能讓人物性格大大改變,這也是配音的有趣之處。

諷刺動畫的笑點往往太美式、且涉及一些歐美文化,需仰賴註譯或是在地化的翻

譯才能瞭解,笑點在哪裡。《南方》、《辛普森》的二次創作令人驚豔之餘,不禁讓

人感慨,台灣能不能創造出這樣真正屬於我們的諷刺卡通,並讓它成為一個時代

的經典呢?

arrow
arrow

    文創傳媒‧多汁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