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節錄自: 文創傳媒《多汁報》第10期 [相關報導訊息&精彩評論--請詳見文創傳媒《多汁報》最新一期  http://www.facebook.com/juicytimes ]  

[影劇文創投資] 

《悲慘世界》《少年Pi》《大亨小傳》《晚孃》《摯愛永恆》《探索》

暢銷小說改編拍成電影一定是票房保證?

投資拍電影期望10倍票房回收的關鍵為何? <二之二>

 /【多汁報主筆室】廖筱青《遠大前程》改編自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曾經被改編電影與電視劇多達十次(原子映象提供)  

[圖]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60年的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原子映象/提供)

投資拍電影,2年內期望10倍以上的票房回收,幸運的像《海角七号》、《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人在囧途之泰囧》(製作成本各約5千萬、5千萬、14千萬台幣,總票房各約7億、11億、61億台幣),事實上都是高報酬必有高風險、上映前人人沒把握。

....

(見前文) <二之一> (文創傳媒《多汁報》第10期)

http://plusbelle.pixnet.net/blog/post/149083510

....

中國「盛大文學網」熱門小說 都已賣出改編電影版權

改編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60年的名著《遠大前程》或《孤星血淚》(Great Expectations),曾被拍成電影與電視劇超過十次;1998年也才改編成電影,名為《烈愛風雲》。改編劇本的保守策略,在電影產業成熟的英美市場如此、超大市場的中國,也已出現如此需求。觀察中國的「盛大文學網」中,幾個著名網站的熱門點閱小說,都早已被中國的公司買下改編版權,《失戀33天》、《甄嬛傳》就是代表作。

台灣電影產業,相對而言是低度產業化的,卻大多是更勇於冒險、原創劇本的編導,所編創的多是基於編導個人在地的經驗,所寫的故事類型不夠多元。在這種狀況下,原創的故事若無法發掘普世價值、能引發人類共同情感的共鳴,或不能鎖定目標地區的目標觀眾、通過讀者或市場考驗的故事,好票房的把握度,就令人憂心。這當然並非說,不是改編故事就難賣座,如台片《陣頭》或《大尾鱸鰻》的異軍突起;也非說,是改編故事就會在每個地區都賣座,如中片《非誠勿擾》、《讓子彈飛》,中國與台灣票房相差近1千倍。令人費解的是,台灣的編導與製片人,往往找不到適合改編電影的小說或傳記?還是,沒有改編小說或真實人事物的企圖、專注或能力?

史上最貴的改編電影《大亨小傳》 票房大戰《鋼鐵人3》

美國作家費茲傑羅(Francis Fitzgerald)的短篇小說《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是以紐約為背景的爵士文學代表作,1925出版,曾在1926年、1949年與1974年版被改編拍成電影。1974年版的《大亨小傳》由知名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改編劇本,男女主角分別是勞勃瑞福和米亞法蘿,當時上映後大賣;其製作成本僅僅650萬美元,美國本土票房就高達2650萬元。

2013年5月中上映的《大亨小傳》,導演也是擅長(或喜歡)改編電影的《紅磨坊》導演巴茲魯曼(Baz Luhrmann),因為是3D電影,成本據稱高達1億美元,號稱是「史上最貴的改編電影」,美國上映時首週票房5千萬美元、僅次於續集片《鋼鐵人3》,《大亨小傳》全球票房仍持續增加中,有專家預估至少6億美元;一場「名小說改編電影」大戰「熱門續集片」的戲碼,是好萊塢大製片商屢見不鮮的、精打細算的「保守」或可說「包贏」的市場策略。

《羅密歐與茱麗葉》電影成本1450萬美元 票房回收10倍

澳洲籍導演巴茲魯曼喜愛拍改編劇本,他執導的電影幾乎都是:《舞國英雄》(1992)、《羅密歐與茱麗葉》(1996)、《紅磨坊》(2001),皆改編自舞台劇或小說。其中《羅密歐》(William Shakespeare's Romeo + Juliet)的片名還以莎士比亞全名向他禮敬,片中的莎翁所寫的重要對白,巴茲魯曼多未改變,但故事背景變成現代,並虛構一個名為「維羅納灘」的城市,原著中的決鬥武器原本是刀劍,導演把它變成槍械;而故事中的蒙特鳩與卡帕萊特兩家族原本是因為世仇對立,改編電影中,變成現代商場上企業與企業間的戰爭。本片的創新風格與現代化內容的改編,驚豔全球影迷;也有人當此片為原著的 MV 版。化身男主角羅密歐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當年獲得柏林影展最佳男主角獎。資料顯示《羅密歐》的成本1450萬美元,全球票房高達1億4755萬元,約10.2倍的票房回收。

根據好萊塢電影產業的統計,純粹原創的英語劇本的比例僅四成多;包括改編小說/劇作、傳記/真人真事,及重拍片或續集片的總數,則將近六成。市場廣大又成熟的英美電影產業,大製片廠的大製作人,一年到頭都一定不乏新的故事/劇本提案在手,但他們為何要捨棄原創劇本,選擇改編既有的故事,或者老片重拍、拍攝續集電影,想想從《星際大戰》到《007》,從《哈利波特》到《鋼鐵人》等等,或者像華語片的《無間道》與《非誠勿擾》等,多如牛毛。主因都是,票房成敗壓力大!成熟產業的英美國家編///製分工更細,比起台灣被戲稱的「電影手工業」,需要更多改編劇本的研發/生產線,製片團隊再就客觀市調與分析數據,再決定那部劇本最有賣相、可拍度最高、成本也可壓低。

台灣電影業低度開發投資人應重視改編劇本及編/導專業分工

台灣過去三年多來叫好或叫座的電影,如:暢銷小說改編的《那一年》,真實新聞改編的《不能沒有你》,改編文學獎首獎的自傳散文的《父後七日》,收視率冠軍電視劇改編的《犀利人妻》、《痞子英雄》,都值台灣電影編導製片深思、借鏡;至少,也可積極考慮投資拍這幾部電影的續集──因為可以提升「不賠本的機率」!

在台灣,拍一部電影預算少則兩千萬、高則上億元已比比皆是,在沒有更高把握度的劇本、更充份的籌拍條件與市場評估下,投資人、製片公司都沒有必要非得拍全新原創的劇本,冒更大的風險——不論導演、製片人多資深或多有名,像今年《花漾》、《港都》等片票房慘敗,殷殷鑑不遠。

本文只想要敬告影劇的投資人或片商:千萬要慎選所要投資的電影故事/劇本,及其類型,有沒有賣相;以及認清編/導過的從業生涯與代表作品中,所擅長編/導的故事類型與拍攝類型,不能偏離編/導自身的「專業本業」或「核心競爭力」太遠。因為,拍電影長片、絕不等於拍電視連續劇或綜藝節目,更不等於拍電影商業廣告或微電影!拍文藝青年愛情電影、與拍魔幻動作史詩電影,所需要的編/導與劇組團隊能力,差異極大。

不論李安在過去20年,已拿過2次柏林影展最佳影片(《喜宴》1993及《理性與感性》1995)、2次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斷背山》2005及《色戒》2007)、2次奧斯卡最佳導演(《臥虎藏龍》2000及《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3),他個人的全球知名與影史地位,都無能為力去改變低度發展的台灣電影產業,其產值與從業者的報酬,一直無法顯著而持續提升,也造成編導專業能力分工不明顯、文青小品/鄉土喜劇類型電影占絕大多數,而且,電影一旦走出台灣就沒有好票房……這些都是需要投資人謹記在心的現實。慎重考慮再三後,再慢一點,再慢、再慢一點再決定,是否投資高風險中的高風險的電影,都還不遲,特別是在電影文創產業仍低度發展的台灣。

(全文完)

 

※本文節錄自: 文創傳媒《多汁報》第10期

 

[相關報導訊息&精彩評論--請詳見文創傳媒《多汁報》最新一期  http://www.facebook.com/juicytimes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創傳媒‧多汁報 的頭像
    文創傳媒‧多汁報

    文創傳媒《多汁報 JuicyTimes》/ 《漫潮報》/【多汁藝廊】&【好時光藝廊】

    文創傳媒‧多汁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