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驊油畫1  

王征驊

油畫藝術必須有堅實基礎才能談民族風格

中央美院吳作人學生兼有留歐美海歸技巧

    【多汁主筆室專題報導】中國大陸中央美術學院從1959年開始實行畫室制教學。知名的油畫家吳作人、艾中信、羅工柳、董希文、許幸之等教授,分別領導了油畫系三個風格不同工作室。吳作人工作室改稱第一工作室,羅工柳工作室改稱第二工作室,董希文工作室改稱第三工作室,為油畫教學開創了一個新的百家爭鳴的局面。艾中信協助吳作人主持第一工作室的教學,侯一民、靳尚誼、韋其美和戴澤等幾位老師都曾在這個工作室任教。當時吳作人身體欠佳,經常在艾中信陪同下出入畫室,是第一工作室的黃金時代,王征驊即是這個工作室的第一批學生。

王征驊1937年出生,河南人。1956年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1961年畢業留校,在該畫室任教。1980-1982年由大陸文化部公派赴義大利留學,回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1989年旅居美國紐約。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82年在義大利辦個展,並獲「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獎」。

1985年在北京舉辦畫展。曾為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創作戰爭歷史畫《阻徠山起義》、等。油畫《執扇少女》為中國美術館收藏。1987年參加中國首屆油畫大展,作品《晚年》獲「中國油畫獎」,1988年該作品選送至紐約參加中國當代油畫展,為美國德特茅斯大學胡德博物館收藏。1989年參加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亞洲藝術展,油畫《璦尼族女子》為日本福岡美術博物館收藏。1993年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個人畫展。

 王征驊指出,第一畫室的設立宗旨在於培養學生掌握西歐古典的油畫技巧,並逐漸發展民族的特色。為此,工作室重視嚴格寫實基本功訓練,又引導學生注意對民族藝術遺產的學習和研究。吳作人生前對他說,油畫藝術一定要有堅實基礎,必須掌握油畫的全部特性,才能談得上民族風格創造,否則非常膚淺。

素描是一切繪畫造型基礎,因此對學生素描作業的要求十分嚴格。畫得準確是第一步,對於一張輪廓畫得不正確的作業,無論完成到何種程度,總是要糾正那些基本比例、位置上的錯誤。

根據畫室的《第一畫室教學綱要》,教學原則概括為寫實、素描、個性、生活,反映出第一畫室既嚴格要求又鼓勵個性,既研究歷史又強調生活,既注重寫實又提倡多樣性的藝術教育思路,雖然多年來中國當代美術的現狀起了很大變化,但第一畫室的教學原則對今天的油畫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意義。

 王征驊油畫創作分為三個時期,恰好是在青、中、老不同年齡層上。中國1960年代前後革命歷史畫是主流,他也畫過了幾幅,其中畢業作《武昌起義》是革命歷史博物館的任務畫,在畫報、畫冊、連小學的美術書籍上也選了那張畫當教材。

  1980年王征驊公派赴義大利留學,視野從此開闊,作畫開始面向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方法求變,並有些試驗性。

1987年一幅《晚年》在油畫展上獲獎,當時評委之一吳冠中稱讚:王征驊的《晚年》表現勞動了一輩子後進入晚年的老人,他們彼此經歷了相仿的苦難生涯,同步進入晚年。厚的棉衣和陽光給了他們溫暖和滿足;表現手法和被表現的物件吻合,既具象,又自然;極平常,卻是難磨滅的印象。

  1988 年王征驊從新疆和敦煌考察回來,畫了《摘葡萄》作品。1989年遠赴美國,在紐約時他當一名非主流畫家,十餘年來適應寂寞和孤獨,畫肖像、風景和靜物,如同在挑戰自己的年齡,畫的較工細,但自認並無代表作。

機會給所有人優秀藝術家仍是少數

剛到國外時覺得世界很大,覺得這世界很小,在海外碰見熟人成了常事,地區與種族的差異越來越淡化,不同的人種都有著共通的心理和共同的追求。王征驊認為,人們應當去掉狹隘與偏見,相互學習。從藝術的發展來看,我們許多方面大致走著別人走過的路,自身的價值是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王征驊表示,天賦加勤奮可以造就一個藝術家,然而在成功之路上還有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一種不怕衝擊,不受誘惑的素質。看到在現代社會,藝術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是越來越難了,人們急功近利,不再有耐心和肯花時間去磨煉自己,還談什麼修養。儘管機會給了所有人,但真正優秀藝術家仍是少數。 (圖 / 擷自網路)

 

 

好時光文創傳媒 HowArtsCo & Media  https://www.facebook.com/HowArtsCo

 

文創傳媒《多汁報》JUICY TIMES  https://www.facebook.com/juicytimes  

 

※節錄自文創傳媒《多汁報》,更多文創/藝術/影劇/動漫/出版/數位匯流/時尚設計/健康美學報導與評介詳閱《多汁報》 

 

 

 

 

arrow
arrow

    文創傳媒‧多汁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