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教的照相寫實主義繪畫技巧深厚
何紹教 中國知青美術中堅 人體畫作深受藏家認可
強調創作要一絲不苟的嚴謹、高水準藝術功力及良好體力
【油畫藝術組∕專題報導】在中國的文藝舞臺上,「知青美術」有相當典型的
人性意義,它記錄著解放前後幾代青年人的成長足跡與人生波折,表達了歷史
遭遇中的勇敢、無畏、快樂抑或憂傷。知青美術是當代中國美術不容忽視的一
個組成,是特殊年代下,藝術與政治、形式與內容相結合的產物。
作為一種時代造就的文藝風潮,知青美術呈現上世紀中葉那些以「知識青年在
農村生活勞動的成長經歷」為題材所創作出來的各種作品。何紹教於1972年描
繪的《學耕》油畫就是當時知青美術的最佳典範。
何紹教1948年生於浙江紹興,浙江義烏人,1978年就讀於浙江美術學院(後
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協會會
員、高級美術師。早期作品受俄羅斯巡迴畫派影響,後來傾向歐洲古典主義
的表現手法。三十年來創作了不少油畫、風俗畫,有水鄉系列、童年的回憶系
列、母子系列,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及大型藝術展。這幾年他特別關注環
境,窺探自然,以人與自然為主題創作了一批油畫、漆畫。2002年,由浙江人
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由何紹教所寫的高等院校教科書《人體與油畫》。
1972年,25歲的何紹教就代表浙江省參加中國全國美展油畫比賽,是當屆最
年輕的畫家。中學期間就對繪畫表現強烈的興趣;但他的所有專業知識,都是
在文革、從大量繪製領袖像和宣傳畫的過程中積累的。1969年的知識青年上山
下鄉運動,他在浙江省建德縣一個貧瘠農村插隊落戶。1971年春天,他接到當
地縣府下達的創作任務、來到毛澤東曾為之題詞「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千娥公
社體驗生活。但他對這種題材缺乏興趣,後來還是回去描繪熟悉的知青生活。
何紹教表示,小時候為了興趣及愛好而畫畫,長大後擔任美編職務,畫畫就
變成工作,1980年代前後他畫了大量連環畫。連環畫創作能強化畫面的人物造
型能力,對日後油畫創作獲益匪淺。恢復稿費制後,他的連環畫首次拿到一筆
相當於3個多月工資的酬勞時,感歎不已;他還記得當時自己穿著新買的高檔
套鞋走在雪地上的心情,興奮、滿足。如今,何紹教早已不需要再為生計而奔
波,可完全隨心所意畫畫。他珍惜這種生活,也在創作中所投入了極大心血和
努力。
何紹教的《人體》系列刻畫內心世界,進入心靈深處,引發共鳴
人體畫評價高 刻畫內心 直指心靈
寫實功力破99%具象表現歸於沉寂
何紹教善於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來描述生活中的一個個小的片段和場景,
反映的是人們最自然、最生動、最真實的生活。為了追求畫面的完美效果,家
中總是擺放著許多大而厚的相簿,他可以為了一個雨中的背影,拿著相機,足
足拍了一大冊各種背影的照片。這樣踏實、豐富的前期準備工作使他的創作更
加細緻真實,更加能感動人心,也更加能引起共鳴。
何紹教的《人體》系列深受收藏家高度認可和極高評價。作品創作需要一絲
不苟的嚴謹、高水準的藝術功力和良好體力。許多畫面只能通過細膩入微的筆
觸,才能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進入觀眾心靈深處,引發共鳴。他的成功無
疑擊破了「99%的具象表現歸於沉寂」的說法,展現中國當代寫實油畫家的中
堅力量。
何紹教指出,自己出生於古鎮紹興,卻一直在杭州生活,對於紹興,內心始
終有股無法割捨的眷戀和懷念。小時候依稀的印象,隨著年齡增長,不僅沒有
磨滅,反而愈加深刻,這使得在不少作品都選擇反映紹興古鎮生活的片段。他
經常去紹興采風,收集素材,捕捉靈感。
何紹教的照相寫實畫作
畫如其人,何紹教給人的印象就是一位淡泊平和的長者,一位寬厚和藹的長
輩,更是一位在油畫藝術上辛勤耕耘的老畫家。他還準備在身體允許的條件
下,儘量多畫自己喜愛、群眾喜愛的作品,他說,像《大運河》一類的主題
性創作從構思到最後完成要幾年的時間,整個過程一步一個腳印,像是打持久
戰,而能在這場藝術戰役中取得最終勝利,有更多的創作成果與更多的觀眾分
享美好。
何紹教的《學耕》系列是「知青藝術」代表作之一,曾以人民幣690萬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