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正剛 寫實人體風景 題材傳統 但個人語言強烈獨特

人體常構圖於光影模糊屋中 跳躍或伸展姿態 感受閒散又獨立

張正剛作品1  

【多汁報●油畫藝術組/專題報導】早年為了解台灣復興崗大學藝術系與大陸人

民解放軍藝術學院,海峽兩岸在軍隊藝術教育的異同,專程拜訪位於北京市海澱

區中關村大街的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該軍藝院校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

治部正軍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的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學校創建於1960年,

1969年曾被撤銷,1978年復建,目前設有舞蹈、文學、戲劇、美術等系;和中央

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並列為中國戲劇院校四強。中國寫實畫

家張正剛即是該校所培養出來的實力堅強畫家。

張正剛,1953年1月生於上海,籍貫浙江余姚,1987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

美術系。從1980年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榮獲銀獎起,作品獲獎無數,並為中國美

術館收藏。

張正剛以寫實人體與風景為主的創作風格,雖出自傳統題材,但卻仍保有強烈

個人語言,這些不同主題、卻有著統一的張氏性格,其人體繪畫大多構圖在一個

氣氛清靈、光影模糊的屋間中,主角以跳躍或伸展的姿態,給人一股既閒散又獨

立、清醒的感受。風景寫生亦同,畫家以灰白為主調、降低色層的作法,來烘托

光線與空間之面、線,使兩者強烈交融與呼應,產生一種內在能量十足,表面卻

和諧的特殊調性。

張正剛作品5  

海派老油畫行情攀高

川派油畫卻迎頭趕上

2007年初,上海油畫雕塑院內的富大畫廊推出《守望經典—海上八位藝術家

油畫作品聯展》,張正剛等八位學院派畫家向觀眾展示了當代新海派油畫的獨特

風貌。回顧中國油畫史,上海是早年洋畫運動的中心,早期油畫大師幾乎都與上

海有淵源。其中徐悲鴻、林風眠、顏文樑、劉海粟、陳抱一、潘玉良、常玉、吳

大羽等,代表不同藝術風格傾向的大師成為中國現當代藝術多元發展的開山鼻祖。

經濟崛起後,海派老油畫在拍賣會行情節節高攀。然而談到當代油畫時,以羅中

立、周春芽、何多苓等為代表的川派油畫在拍賣會上的風頭似乎超過了新海派油

畫。

張正剛頂著新海派油畫家頭銜不遑多讓,從幾個系列創作來看,試圖展現(一

)靜置空間與舞蹈人體,(二)動態停格中的人物與生活,(三)絲微光暈下的都市風

景。三者分別在張正剛的創作中佔有不同的代表性意義。早期他從生活中的人物

與空間的對話出發,安靜的氣氛、停格的動作、一種現代崇尚的簡約風格,成為

藝術家在當代藝壇標誌身分的重要工具。但他對空間的探索,或是進一步說這個

靜態環境的靈性之探索,從未停歇,更加執著。

張正剛表示,他的畫作中線條可指出方向及、揭露場域與存在的意義,這和線

所分割的空間,都是讓他在創作思考中不斷嘗試與前進的目標。而畫面中最為重

要的人體,透著灰白膚色,舉手投足之間,以自我沉溺般的豐富肢體語彙,代替

強烈的色彩表現,與背景中安靜、凝鍊的空間、牆面相互對話、相互擁抱。藉由

光影正式邁向把生命探索過程,與體驗到的哲學意念融入創作之中。

譚永石在《中國灰調油畫的樣式淺析》中提到,中國大陸1990年代後期出現了

以灰色調為主的意象油畫樣式,如張正剛作品都傳達著這種對傳統文化資源的

深深迷戀,其表現形式與過去從某種社會需要出發利用藝術資源不同,現在畫家

是從個性的藝術需求出發、靠攏、吸收傳統文化;由於歷史因素,藝術服務政治

一直是中國畫壇的一大特色。

張正剛作品2  

在這批以灰調效果出現的藝術家完全擺脫這種影響,張正剛更加重視自身的

存在及自身情感的自由渲洩,迷戀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卻成其本土特色之一。過

去那些主題性的恢宏巨作都以寫實方式出現,而在這批以灰調效果出現的畫家

中也有不少運用寫實的手法,其內容更多的是以單個的人體、肖像出現。張正剛

的作品則多是在細節刻畫,尤其在對畫面肌理的處理獨樹一幟,超凡的寫實技巧

加上獨特的風格,使其擁有在中國當代寫實藝術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非因為

他多麽先鋒,反而是因為他的古典和傳統。(圖擷自網路)

arrow
arrow

    文創傳媒‧多汁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