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繪老大畫家」邱錫勳 因被審查棄漫畫 創柏油畫登金氏紀錄
個展豐富 曾獲得教宗保祿二世召見 受邀到白宮為柯林頓總統畫像
邱錫勳作品
【多汁報●動漫文創組/專題報導】早年台灣有首傳唱的兒歌「點仔膠,黏到腳,
叫阿爸,買豬腳,豬腳箍仔滾爛爛,枵鬼囝仔流嘴涎。」當時的都市裡沒有幾條大
馬路,且路上大多是鋪著碎石子或泥土,只有一些鋪上瀝青,成為「點仔膠路」
(柏油路)。由於柏油路品質不好,在太陽曝曬下,會軟化成糊狀,因此沒鞋子穿
的孩子走在馬路上,不僅燙傷腳,點仔膠還會黏在腳上。
30多年前為求突破嘗試以柏油作畫的漫畫家邱錫勳,捨棄拿畫筆,改以湯匙舀
起濃稠滾燙的柏油作畫,以純料的「黑」來詮釋多彩複雜的人生與世界,使得他
有「黑色繪老大」的稱號,並因柏油畫的創舉榮登世界金氏紀錄,更斐聲國際,
獲得教宗保祿二世召見,並曾受邀前往白宮為柯林頓總統畫像。
漫畫家邱錫勳
邱錫勳,筆名山巴,1938年生,台灣通霄人,幼年醉心繪畫,學生時代在各報
章雜誌繪製漫畫、插圖,工讀爲生。作品多次以浮世眾生爲對象,畫面亮麗突出,
呈現諷刺、諧趣,對人生的詮釋有獨到哲思,畫面背後隱藏著令人深思的內容,
擅長以柏油的獨創技巧傳達對社會現象的處理,兼具關懷、包容、批判及愛意,
讓觀者在輕鬆的態度中去接受、去體會、去領悟,產生深思與反省。
邱錫勳作品
1958年《漫畫大王》創刊,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連載大紅大紫,邱錫勳以山
巴筆名發表《反共小英雄》。他當時在大華文化社樓上的電影公司上班,1960年
代邱錫勳以怪異的三八體畫風大行其道,如《三八小姐》、《三八情報員》等作品,
前者轟動到受電影公司青睞,拍成台語片。
邱錫勳作品
他的作品之幽默感和諧趣的劇情頗得人緣。1966年之後,漫畫書得送審始得發
行,他畫的一隻狗會講話令審查人員困惑不已而百般刁難,使他憤而撕掉畫稿,
不再畫漫畫,轉投入油畫、水墨畫創作。
在言論自由受箝制時代,邱錫勳的漫畫常遇審查刁難。他嘲諷指出,當時畫一個
人撞到電線桿,接著頭冒五顆星星,就被說是為匪宣傳。因為五顆星星代表五星
旗。
邱錫勳作品
1978年,當時他對創作感到沮喪,決定去散步提振精神。無意間看到鋪路工人
用瀝青鋪馬路時,心想何不試試看?邱錫勳開始實驗這種又黑又黏、石油提煉剩
下的產物;他加入一種提高穩定性的化學物質與一些塑料,才發現遇熱就熔化的
膠水會影響柏油的流動性。接著是耗費四年不斷實驗的過程。
終於,邱錫勳得心應手用柏油作畫,以浮世眾身爲對象。畫面亮麗突出,呈現諷
刺諧趣,對人生的詮釋有獨到的哲思。陸續擧辦過《憶童年》、《人間百態》、《蘭
嶼系列》、《鍾馗與達摩》、《澎湖系列》、《平劇系列》、《九份之美》等個展,並曾
受邀參加法國《亞洲藝術季》及爲天安門作巨幅《台灣風情畫》。
邱錫勳作品
2007年邱錫勳受中國嵩山少林寺永信方丈的邀請,到河南少林寺體驗創作。一
個多月來,他同少林寺僧侶共同吃住。隨著生活體驗的深入,其創作心態、藝術
風格也隨之變化,讓他深刻體會:生活原來也可以很簡單!
藝術家應護本土文化負時代使命
思索探究社會變遷下多元化景觀
邱錫勳熟稔線條掌握,而柏油之使用及材料之取得,不但方便隨性,更黑白分明
可清晰畫出意象,使景物更為突出有力,藉以帶動觀賞者的視覺動向,進而引發
共鳴。創作題材從童年記趣,到蘭嶼海景、夕陽下的牛車,從九份山城景觀到礦
區景象,希望藉由黝黑的柏油確切勾勒出真實景況,反映出作品本身具有的簡樸
與真味
邱錫勳作品
在邱錫勳眼中,台灣是一個特殊地方,由於初期荷蘭、日本先後入侵造成東西文
化相互衝擊的影響,使臺灣呈現一種複雜文化風貌,而在邱錫勳遊走海外多年,
漸發覺護衛本土文化的重要性。邱錫勳認為,藝術工作者應負起時代使命,深入
探究社會變遷下多元化的景觀,對傳統現代與未來提供一條脈絡可尋的思索途徑。
藝評家陳才崑表示,邱錫勳的畫風來源有三:一是漫畫技巧;二是水墨畫構圖及
題材;三是社會風情。被歸類為民俗畫,不是單純由於這些元素,而是畫作普遍
偏於說明性、漫畫性和題材的模仿性,欠缺完整的獨特精神性。相對於傳統民俗
畫反映的是平民百姓的美感趣味,純藝術則是泰半反映士大夫以上階層的美感
意趣。民俗畫就好比時下一般地方政治人物家裡常看到的眾多賀匾之美感,和所
謂知識份子寫的字明顯氣質大不同。(圖擷自網路)
邱錫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