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西岸碼頭的荒廢倉庫 如何浴火重生?
汰舊換新 歷史原味安在?重建配套不完善 都市更新後的未來何在?
曾經也是廢墟碼頭的泰國知名觀光美食夜市 ASIATIQE (攝影 周雅瑩)
【多汁報●記者周雅瑩/特稿】有「台灣的嘴巴」之稱的基隆港西岸二、三碼頭倉
庫,在除了在台灣戰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是全台灣唯一以鉚釘建蓋的上屋
倉庫。從美援物資、軍方向美國採購的軍備、我國向國外採購火車,到台灣光復、
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接收韓戰反共義士,再到抽中「金馬獎」的義務役官兵運送,都
顯現出基隆港西岸碼頭是一個富含台灣悲歡離合的歷史重要地標。
然而,這個積蓄台灣人一代又一代悲痛眼淚的碼頭,卻因都市更新,面臨被拆除
的危機。即便現在有部分建築已列入歷史建築,但是被拆除的西三碼頭倉庫,已隨
著老建築被連根拔起,倉庫的故事與價值隨之消逝。難道繁華退去後的出路只有「
都市更新」嗎?
為了能讓基隆港區建構出「商旅新都心」,文資會審議通過基隆市政府拆除基隆
港西二、溪三碼頭倉庫,以新建新鐵路火車站、客運轉運站、公車站、海運客貨中
心與廣場。但試問,不停重建真的能帶動城市的發展,創造出屬於當地「特有」的
味道嗎?
基隆在地文史工作者及民眾至碼頭倉庫前抗議政府因都更案要拆除具80年歷史的港西碼頭二號與三號倉庫 (圖:公民新聞議題中心)
政府都更重建的配套措施一直都不完善、漏洞百出,導致很多重建的建築,最後
都變成了蚊子館,不但浪費重建的資金、抹滅掉在的的原味,也無法帶動基隆的觀
光及產業經濟、或讓基隆實現「商旅新都心」的理想。
以建於日治時期1920~23年的基隆舊八堵鐵橋為例,2011年納莉颱風之後,為防患
水患,於是不顧文史工作者的反對,將這個從清朝以來就坐落在此的橋墩拆除。政
府雖開始表明會將鐵橋另地保存,但因為長期對拆除的鐵橋棄之不顧,導致鐵橋變
成一堆廢鐵,最終在無奈之餘,4年後將舊橋樑徹底拆除分解;可見政府對於保存
古蹟的散漫和不重視,在這種配套措施不完善施政下,我們又怎能保證政府透過「
都市更新」創造在地商機?
舊瓶裝新酒 保留原味才浴火重生
泰國曼谷昭批耶河旁的碼頭夜市ASIATIQUE THE RIVERFRONT (簡稱ASIATIQE),除了是
個集工藝品、服飾、美食餐廳、按摩店、露天酒吧、遊樂設施於一體的大型露天夜
市,更是號稱全亞洲最大夜市。出乎意料的是,這個帶有歐洲風的複合式購物夜市
曾是一個荒廢的舊碼頭。
基隆港西碼頭見證日治時期台灣人前往日本求學經商的歷史,戰後更成為國民政府遷台上岸入口、日人返國也從此處出發,深具歷史意義。(圖:台灣回憶探險團網友Kelang JK 提供)
ASIATIQE前身是五世皇時代促進泰國經濟繁榮的功臣之一,它象徵泰國主權與獨立
的重要商業樞紐,但物換星移,繁華的老城區也逐漸衰弱。雖原本的繁華光景已消
逝,但是泰國政府並未將碼頭和舊倉庫拆除,反而把馬頭和舊倉庫的原本樣貌保留
下來,重新設計包裝。這個舊瓶裝新酒不僅保存了建築的歷史意義,也重新賦予了
原本碼頭新的生命。甚至讓原本已荒廢的老城區,因人潮的湧入注入了更多新的活
力,像浴火重生鳳凰再次翱翔天際。
誰說一定要將在地特色連根拔起,並且「改頭換面」才能創造商機?保有自己的
特色,走出屬於自己獨特的康莊大道,才是為自己創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