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鈕可結合現代美術、朦朧抽象、漫畫形式 藝術價值更高
清乾隆「三希堂」璽印 中國人在倫敦寶龍拍場1.6億台幣拍得
2012年5月17日在倫敦寶龍(Bonhams)拍賣場,一枚清乾隆皇帝「三希堂」璽印拍出340萬英鎊
(寶龍拍賣 提供)
【多汁報●藝術投資組/專題報導】2012年5月在倫敦寶龍(Bonhams)拍賣
公司,以「精美中國藝術」為主題的拍賣中,共有402件中國古董競拍,一枚清
乾隆皇帝「三希堂」玉璽,以340萬英鎊,約台幣1.6億台幣高價賣出。
此印呈現象徵長壽的葫蘆狀,曾存於乾隆皇帝鍾愛的「三希堂」書房內,印上清
晰篆刻「三希堂」三字,印鈕刻有大小各異的三條蟠龍,晶瑩剔透,堪稱極品,
估價100~150萬英鎊,最終以340萬英鎊被一中國大陸買家拍得。
拍賣價值約1.6億台幣的清乾隆皇帝「三希堂」璽印
印鈕,亦作「印紐」,又稱「印鼻」。印章頂端的帶孔雕飾。鈕孔用以穿綬帶佩印
於身上。秦漢印鈕,有龜、螭、虎等形狀,以區分官員品級。後世私印之鈕,形
式更多。「印之有鈕,猶器之有蓋,碑之有額,浮屠之有尖,亭榭樓臺屋宇有頂脊
鴟甍也。」其形制雖相異,但裝飾作用則同。先秦時官印印鈕有鼻鈕、台鈕等。漢
代以螭、龜、駝、馬等不同鈕來區分帝王百官等級。
印鈕所呈現的藝術是幾千年來圖騰文化的濃縮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印,執政所持也;鈕,印鼻也。」古人為執政所持便
於攜帶印信,就在璽印的上方穿孔繫上印綏佩於腰,此時的印鈕只為實用,沒有
觀賞價值。
據史料記載,中國印章始於商末周初,距今已三千年。到先秦時期有了形式簡略
的鼻鈕、台鈕、覆鬥鈕,這是印鈕藝術的雛形。漢代國泰民安,文化經濟繁榮,
是中國特有的印鈕藝術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時期印鈕造型古拙渾厚,線條
生動洗練,題材豐富多彩。
方寸間的印章藝品含有高度美學
漢代除用印章材質區別帝王百官外,還以印鈕上的不同獸形來標誌各級官階。在
漢代,皇帝玉璽虎鈕,皇后金璽蛇鈕,諸侯王金璽駝鈕,皇太子、列侯、丞相、
太尉、三公、左右將軍金印龜鈕,食祿二千石銀印龜鈕,千石至二百石以上銅印
鼻鈕。民間常用印沒有限制,可刻製各種鈕飾,結合實用與藝術。
從魏晉南北朝到宋元,印鈕藝術沒有得到繼承與發展,多是簡單、實用,顯得粗
略,談不上什麼觀賞價值。此時官印由於形制大,為了便於蓋印,大多有「印把
子」。宋元期間民間雖有刻線條簡潔、造型生動的人物鈕、動物鈕等私印,但遠不
及漢鈕豐富精美。
雙魚印鈕
根據學者考證:璽印質地不外銅、玉、銀、骨、角、石、陶、金、鐵、木、牙、
竹根、珊瑚、鎏金等。漢代璽印以銅煉鐵鑄居多,在印面保留了秦代小篆之美,
線條靈活,疏密自如,規矩中帶質樸。由於紙張尚未發明,此時璽印是當作「封
泥」用於簡牘,後來才使用以水和顏料調製的浮水印來鈐蓋於紙張上,而現今印
泥則是唐宋的產物。
方寸間藝品含高度美學
今日壽山石之高檔印章除刻薄意以外,凡印必有鈕,鈕飾有古獸類的獅、龍、鳳、
麒麟;動物類的象、熊、龜、蝙蝠及十二生肖等,以及人物、花果草蟲鈕,且按
印章的顏色取巧,巧色印章價值更高數倍。
雕工講究的引鈕價值高
壽山石中的田黃石、芙蓉石被譽為印石之寶,被稱為「石帝」的田黃尤為稀珍,
如能切成方形並由名家刻上印鈕,其價值易金數十倍。壽山石印鈕在繼承傳統上
還不斷創新,當代雕刻家們以現代的審美觀在印鈕創作中注重形象的立體感與
質感;有以商周紋飾與現代建築力學的幾何線條結合,創出新感覺;或把現代美
術與前衛藝術運用到印鈕藝術中,出現了朦朧、抽象、漫畫形式的印鈕,這些伴
隨著時代脈搏與傳統印鈕迥異之藝作使印鈕藝術更豐富多彩。
麒麟印鈕
印鈕所呈現的藝術是幾千年來圖騰文化的濃縮。這些反映在鼎彝禮器上的構圖,
都是文明的產物;印鈕更往立體化邁進,使印材得到無與倫比的生命力。這樣的
工藝成就,結合原先的印面篆刻藝術,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印面所呈現的筆意、
刀法、結構、學養,蘊含了豐富的高度美學,藏家很難找出第二個能在方寸之間
涵蓋數千年文化的藝術。(圖擷自網路)
多汁報報 JUICY POST
【寶龍(Bonhams)拍賣公司】
‧1793年創立於倫敦,全球排名第三
‧舉行拍賣次數高,同行中首屈一指
‧在美國、澳洲、香港等地設有分行
‧拍賣觀點:「中國人非常關注自己的歷史,為許多西方文化所不及,他們從很
久以前就保持歷史及的社會文化傳統。關於文化遺產的繼承,對很多中國人都是
很重要,因此這個市場會保持非常強勁。」